牧竖之焚 mù shù zhī fén

abac式
拼音mù shù zhī fén
注音ㄇㄨˋㄕㄨˋㄓㄈㄣˊ
繁体牧竪之焚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牧竖之焚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物的极度厌恶或憎恨,达到想要将其彻底毁灭的地步。
出处

1.

《汉书·刘向传》:“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罹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2.

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由禽兽行也。禽兽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牧竖之焚,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也。”',其中'牧竖之焚'比喻对某事物的极端厌恶。
寓意
表达对某事物的极端厌恶或憎恨,提醒人们要有明确的是非观。
列子

1.

看到不公平现象,他对其牧竖之焚,决定站出来抗议。

2.

她对那部电影的结局感到牧竖之焚,觉得完全无法接受。

3.

他对欺骗行为牧竖之焚,坚决不与这样的人交往。

4.

他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牧竖之焚,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5.

她对虚假广告感到牧竖之焚,决定不再购买该品牌的产品。

6.

外罹西楚之祸,内受~。 ★晋·潘岳《西征赋》

牧竖之焚的翻译
德语
äußerst verabscheuen
日语
極端に嫌悪する
法语
détester au plus haut point
英语
loathe to the extreme
牧竖之焚的字意分解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2:同本义。
3:统治;主管。
4:牧人;牧民。
5: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
6:古代州的长官。
7:姓。
shù
1:纵。与“横”相反。
2:童仆。
3:宫中供役使的小臣。
4:书法的直笔画,从上一直向下。
5:古时对人的蔑称、贱称。
6:对宦官的蔑称。
7: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fén
1:(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2:用火烧山林宿草。
3:烧。
4: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

牧竖之焚,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mù shù zhī fén)。abac式组合,牧竖之焚意思是:形容对某事物的极度厌恶或憎恨,达到想要将其彻底毁灭的地步。 表达对某事物的极端厌恶或憎恨,提醒人们要有明确的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