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的解释
形容做繁难的事轻松自如,有很高的技艺和能力。
出处
1.
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2.
《庄子·达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后世演绎为举重若轻。寓意
强调在面对困难或复杂任务时保持从容和自信,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能力。
列子
1.
面对复杂的数学题,他举重若轻,很快就解出了答案。2.
她在处理家庭琐事时举重若轻,让人佩服。3.
他在舞台上表演时举重若轻,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4.
面对突发状况,他举重若轻地解决了问题。5.
她在料理复杂的菜肴时举重若轻,令人赞叹。6.
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 ★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举重若轻的翻译
德语
mit Leichtigkeit bewältigen
日语
軽々とこなす
法语
faire avec facilité
英语
handle with ease
举重若轻的字意分解
jǔ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同本义。
3:拿起;提起。
4:飞,飞起;飘动。
5:升起;耸起。
6:仰起;抬起。
7:发问;动问。
8:推荐;选用。
9:提出;列举。
10:兴起;发动。
11:施行;办理。
12:攻克;占领。
13:成就;成功。
14:参加科举考试。
15: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16:取;拾取。
17:攀援。
18:耸立,突起。
19:成立,站得住脚。
20:记录;登记。
21:谈论;称引。
22:复兴。
23:祭祀。
24:没收。
25:吃丰盛的饮食。
26:轻手诊脉。
27:榉柳。
28:肺脊;骨体正脊。
29: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30: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31:全。
32:皆,都。
33:姓。
chóng
1:(字源见“重”zhòng)。
2:重复,重叠。
3:双,成对。
4:多。
5: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6: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7:层。
8:怀孕。
zhòng
1:(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同本义。
3:指音强。
4:大。
5:庄重,慎重。
6:重要;紧要。
7:贵重;尊贵。
8:严肃;严明。
9:严重。
10:又。
11:重量。
12: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13:权力,权势。
14:重视;尊重。
15:加重;增加。
16:(dòng)影响。
17:极;甚;十分。
18:特别。
19:姓。
rě
1:(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ruò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同本义。
3:如同;像。
4:择菜。
5:引申为选择。
6:同,相当。
7:及;到。
8: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9:诺,应允,后作“诺”。
10:对付,处置。
11:如此,这样。
12:你。
13:其;他的 ——用于他称。
14:这么;那么。用同“偌”。
15:假如;如果。
16:至于 。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17:或;或者。
18:与,和。
19:而。
20:禾秆皮。
21:香草名。
22: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23: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24: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25:用于句首。
qīng
1:(形声。本义:车名)。
2:轻车。
3:化学元素氢的旧译。
4:分量不大。与“重”相对。
5:微小。
6:轻快,轻便。
7:轻率,不稳重。
8:宽松。
9:不贵重;贱。
10:轻佻。
11:轻轻地。
12:轻视;不重视。
13:使轻;减少。
14:宽大;宽容。

举重若轻,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jǔ zhòng ruò qīng)。abcd式组合,举重若轻意思是:形容做繁难的事轻松自如,有很高的技艺和能力。 强调在面对困难或复杂任务时保持从容和自信,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