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得其反的解释
指采取的措施或方法适得其反,结果与预期相反,往往是想达到好的效果却得到了坏的结果。
出处
1.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2.
出自《后汉书·赵壹传》:'今欲以孝治天下,而举孝不定,宜先正风俗,适得其反。'寓意
提醒人们在采取行动时要谨慎考虑,避免因方法不当而导致反效果。
列子
1.
他想通过严厉批评来激励孩子,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变得更加叛逆。2.
为了减肥,她尝试了各种极端的饮食方法,结果适得其反,身体反而更差。3.
公司为了提高员工士气而增加工作量,结果适得其反,员工们更加不满。4.
他想通过快速学习来掌握新技能,结果适得其反,学的内容不够扎实。5.
她想通过隐瞒事实来保护朋友,结果适得其反,朋友感到被欺骗。6.
不知道重视干部,爱护干部,而对于一般同事却要求全责备,在事实上也将~。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弁言》适得其反的翻译
德语
das Gegenteil erreichen
日语
逆効果
法语
avoir l'effet inverse
英语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适得其反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辵(chuò),啻(chì)声。本义:往,到)。
2:同本义。
3:归向。
4:女子出嫁。
5:符合,适合。
6:遇。
7:舒适,满足。
8:正好,恰好。
9:偶而,偶然。
10:刚刚;方才。
11:如果,假如,假定。
12:辟领,古丧服之领。系开丧服而成。一说通“积”。
dé
1:(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3:找到。
4:得知。
5:捕获。
6:成功;完成。
7:适,合。
8:具备。
9:,恩惠,感恩。
10:助动词。能,能够。
11:得意,满足。
12:看到。
13:收获,心得。
14:德,道德,有德之人。
15:必须,应该。
16:合适;正确。
de
děi
1: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jī
1:周年。
qí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7:也许;大概。
8:表示祈使。当,可。
9:将,将要。
10:表示诘问
11:极,甚。
12:如果,假设。
13:或许;大概。
14:还是。表选择。
15:又。
16:用作语助。
17: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18: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19:又。
20:姓。
fǎn
1:(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2:同本义
3:反覆。
4:返回;回归。
5:未能遵守,违背。
6:往返于…之间。
7:反叛;造反。
8:反省。
9:归还;送还。
10:类推。
11:贱买而贵卖。
12: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13:反而;相反。
14:姓。

适得其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dé qí fǎn)。abcd式组合,适得其反意思是:指采取的措施或方法适得其反,结果与预期相反,往往是想达到好的效果却得到了坏的结果。 提醒人们在采取行动时要谨慎考虑,避免因方法不当而导致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