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三不四 bàn sān bù sì

abac式
拼音bàn sān bù sì
注音ㄅㄢˋㄙㄢㄅㄨˋㄙˋ
繁体半三不四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正派
  • 端正
  • 规矩
半三不四的解释
形容人或事物不正派、不三不四,行为或言论不端正,常用于贬义。
出处

1.

《西湖二集·李凤娘酷妒遭天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边,也是半三不四。”

2.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廷秀误宿女贞观》:'这厮半三不四,不是好人。'
寓意
警示人们要远离不正派的人和行为,保持自身的正直和端正。
列子

1.

他总是和一些半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让家人很担心。

2.

这个小区最近来了几个半三不四的人,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3.

她不喜欢和那些半三不四的同事交往,觉得他们影响不好。

4.

看到他半三不四的行为,父母决定要好好教育他。

5.

公司里有几个半三不四的员工,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氛围。

半三不四的翻译
德语
weder Fisch noch Fleisch
日语
不三不四
法语
ni chair ni poisson
英语
neither fish nor fowl
半三不四的字意分解
bàn
1:(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同本义。
3:部分的,不完全的。
4:比喻极少的。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2:。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3: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半三不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àn sān bù sì)。abac式组合,半三不四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不正派、不三不四,行为或言论不端正,常用于贬义。 警示人们要远离不正派的人和行为,保持自身的正直和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