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沙为饭 zhēng shā wèi fàn

abac式
拼音zhēng shā wèi fàn
注音ㄓㄥㄕㄚˋㄨㄟˊㄈㄢˋ
繁体蒸沙爲飯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蒸沙为饭的解释
形容用蒸熟的沙子来代替饭食,强调生活极端艰苦的状况。
出处

1.

明·周履靖《锦笺记》第十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句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用“蒸沙为饭”比喻生活艰苦。
寓意
表达生活极端艰苦的状况,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
列子

1.

探险队在沙漠中迷路,只能蒸沙为饭,艰难度日。

2.

战争期间,难民们生活艰苦,只能蒸沙为饭勉强维持。

3.

在极地考察的科考队员们,常常要蒸沙为饭,忍受极端环境。

4.

在荒岛求生的过程中,幸存者们不得不蒸沙为饭,寻找其他食物来源。

5.

古代的苦行僧为了修行,常常蒸沙为饭,过着清苦的生活。

蒸沙为饭的翻译
德语
gekochten Sand als Reis essen
日语
蒸した砂を飯として食べる
法语
manger du sable cuit à la vapeur comme du riz
英语
eating steamed sand as rice
蒸沙为饭的字意分解
zhēng
1:(形声。烝声。本义:麻秆)。
2:同本义。
3:细小的木柴。
4:中药炮制法之一 。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
5:假借为“烝”。气体上升。
6:古代祭祀时以牲之全体置于俎上。
7:烧煮。
8:同“烝”。众,多。
shā
1:(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同本义。
3: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4: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shà
1: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àn
1:(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2:同本义。
3:给人喂饭或喂牲口。
4:含。古代将米贝珠玉之类放入死者口中。
5:煮熟的谷类食物,多指米饭。

蒸沙为饭,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ēng shā wèi fàn)。abac式组合,蒸沙为饭意思是:形容用蒸熟的沙子来代替饭食,强调生活极端艰苦的状况。 表达生活极端艰苦的状况,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