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不从 shì sǐ bù cóng

abac式
拼音shì sǐ bù cóng
注音ㄕˋㄅㄨˋㄘㄨㄥˊ
繁体誓死不從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誓死不从的解释
表示宁死也不屈服、顺从,形容决不妥协的坚定态度。
出处

1.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宜之子誓死不从,而衣裳远避也。”

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句为'羽闻之,曰:“吾头可断,志不可屈。”',后演变为“誓死不从”。
寓意
强调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鼓励人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
列子

1.

面对强盗的威胁,他誓死不从,保护了自己的财产。

2.

在险恶的环境中,她誓死不从,守住了自己的原则。

3.

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依然誓死不从,坚持自己的信念。

4.

在生死关头,他誓死不从,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5.

面对不公的待遇,她誓死不从,最终赢得了尊敬。

6.

她违背夫妻的指腹为婚,表示~。

誓死不从的翻译
德语
bis zum Tod
日语
死んでも従わない
法语
jusqu'à la mort
英语
to the death
誓死不从的字意分解
shì
1:(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同本义。
3:接受爵位。
4:告诫;告知。
5: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6:谨慎。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ó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2:同本义。
3:顺从;依从。
4:》。
5:参与其事。
6:自,由 ——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7:因由。
8:堂房亲属。
9:言词顺畅的。

誓死不从,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sǐ bù cóng)。abac式组合,誓死不从意思是:表示宁死也不屈服、顺从,形容决不妥协的坚定态度。 强调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鼓励人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