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 níng sǐ bù qū

abcd式
拼音níng sǐ bù qū
注音ㄋㄧㄥˊㄅㄨˋㄑㄩ
繁体寧死不屈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宁死不屈的解释
宁愿死去也不屈服,形容人有骨气,坚决不向敌人低头。
出处

1.

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2.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宁饮盗泉水,不食嗟来食。'后演变为成语'宁死不屈'。
寓意
强调坚守原则和尊严,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列子

1.

面对强盗的威胁,他宁死不屈,保护了自己的尊严。

2.

在危险中,她宁死不屈,坚持自己的原则。

3.

即使被困在山洞里,他也宁死不屈,始终保持着希望。

4.

面对不公,他宁死不屈,坚持斗争到底。

5.

在困境中,他宁死不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6.

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工作队的同志们。 ★曲波《林海雪原》二

宁死不屈的翻译
德语
lieber sterben als sich beugen
日语
死んでも屈しない
法语
mourir plutôt que de se soumettre
英语
rather die than submit
宁死不屈的字意分解
níng
1:(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同本义。
3:平静;宁静。
4: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5:守父母之丧。
6:返回,回。
7:
8:姓。
nìng
1:宁可;宁愿。
2:岂;难道。
3:又。
4:姓。
zhù
1:贮藏;积聚。本作“宁”
2: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3: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1:(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同本义。
3: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4:穷,尽。
5:拼死,拼命。
6:死板,不灵活。
7: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8:甚;极。
9:死刑。
10:尸体。
11:主,主管。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同本义。
3:委屈;冤屈。
4:屈服。
5:治理,收治。
6:强迫。
7:理亏。
8:古邑名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9: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10: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宁死不屈,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níng sǐ bù qū)。abcd式组合,宁死不屈意思是:宁愿死去也不屈服,形容人有骨气,坚决不向敌人低头。 强调坚守原则和尊严,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