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丝不动 wén sī bù dòng

abac式
拼音wén sī bù dòng
注音ㄨㄣˊㄙㄅㄨˋㄉㄨㄥˋ
繁体紋絲不動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纹丝不动的解释
形容事物或人非常稳定,一点也没有动,常用来描述非常安静或稳定的状态。
出处

1.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只见那小女孩儿站的纹丝不动。”
寓意
强调稳定和安静,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镇定和不动。
列子

1.

小猫在阳光下睡得纹丝不动,非常可爱。

2.

他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

这幅画挂在墙上,纹丝不动,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4.

她在冥想时,身体纹丝不动,进入了深度的放松状态。

5.

比赛中,选手们站在起跑线上,纹丝不动,等待发令枪响。

6.

但是由于调皮骡子长久没有摊上任务,求战心切,仍然~地聚精会神地伏在草丛里。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六章

纹丝不动的翻译
德语
unbeweglich
日语
微動だにしない
法语
immobile
英语
motionless
纹丝不动的字意分解
wén
1:(形声。从糸(mì),文声。本义:丝织品上的花纹)。
2:同本义。
3:皮肤上的纹理。
4:以彩色线条刻画在物体表面。
1:(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2:同本义。
3: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4:线。
5:丝织品。
6: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7: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8:缫丝;纺丝。
9: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10: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11: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òng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7:做;操作;劳作。
8:动不动,常常。

纹丝不动,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wén sī bù dòng)。abac式组合,纹丝不动意思是:形容事物或人非常稳定,一点也没有动,常用来描述非常安静或稳定的状态。 强调稳定和安静,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保持镇定和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