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士招贤的解释
形容广泛招揽人才,求贤若渴。
出处
1.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人用'纳士招贤'来概括这种求贤若渴的精神。寓意
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体现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列子
1.
公司为了扩大业务,正在纳士招贤,寻找各类专业人才。2.
为了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老板决定纳士招贤,广招有才之士。3.
学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正在纳士招贤,寻找优秀的教师。4.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管理委员会决定纳士招贤,招募志愿者。5.
为了推动项目的进展,项目组决定纳士招贤,寻找合适的技术人员。6.
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何不进取功名。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四折纳士招贤的翻译
德语
Talente rekrutieren
日语
人材を募る
法语
recruter des talents
英语
recruit talents
纳士招贤的字意分解
nà
1:(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2:同本义。
3:收藏;收入。
4:“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5:缴纳,贡献。
6:使进入。
7:取;娶。
8:结交。
9:用同“捺”。
10:密针缝纫。
11:扣压。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zhāo
1:(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同本义。
3:招收;招募。
4:邀请。
5:招致;招惹。
6:招供,供认。
7:逗引。
8:招抚;招安。
9:摇动;挥舞。
10:招赘;招婿。
11:(jiǎo)。举起。
12:靶子。
13:姓。
xián
1:(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有德行;多才能。
3:对人的敬称。
4:良,美善。
5:艰难;劳苦。
6:有才德的人;人才。
7:人的贤能。
8:胜过,超过。
9:尊重;崇尚。

纳士招贤,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nà shì zhāo xián)。abcd式组合,纳士招贤意思是:形容广泛招揽人才,求贤若渴。 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体现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