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复如此 yì fù rú cǐ

abac式
拼音yì fù rú cǐ
注音ㄧˋㄈㄨˋㄖㄨˊㄘˇ
繁体亦復如此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亦复如此的解释
意思是同样如此,表示前后情况相同或相似,常用来表示对某种现象或情况的认同或重复。
出处

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2.

出自《论语·子罕》,原文为'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后演变为成语“亦复如此”。
寓意
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提醒人们在观察和比较事物时要注意共性。
列子

1.

小张对新电影的评价和小李一样,亦复如此。

2.

他俩的兴趣爱好非常相似,亦复如此。

3.

这次活动的安排和上次一样,亦复如此。

4.

两个方案的效果没有区别,亦复如此。

5.

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致,亦复如此。

6.

我辈之挤加纳于清风,责三矢于牛入,~。 ★鲁迅《致许寿裳》

亦复如此的翻译
德语
ebenso
日语
同様に
法语
de même
英语
likewise
亦复如此的字意分解
1:(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2:也;也是。
3:又。
4:不过;仅仅;只是。
1:(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恢复。
4:回归,还原。
5:回答。
6:报复。
7:免除。
8:覆盖。引申为庇护。
9:又,再。中断再开始。
10: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11:重复;繁复。
12:夹层。
13:重叠。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3:好像, 如同。
4:比得上,及。
5:去,往。
6:遭遇,际遇。
7:相敌;抵挡。
8:应当。
9:按照。
10:假如,如果。
11:与,和。
12:或——表示选择关系。
13:而——表示连接。
14: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15: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16:相当于“乎”。
1:(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①本义: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2:这;这个 。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3:如此,这般。
4:乃;则。

亦复如此,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fù rú cǐ)。abac式组合,亦复如此意思是:意思是同样如此,表示前后情况相同或相似,常用来表示对某种现象或情况的认同或重复。 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提醒人们在观察和比较事物时要注意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