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而不跂 duō ér bù jī

abcd式
拼音duō ér bù jī
注音ㄉㄨㄛㄦˊㄅㄨˋ
繁体掇而不跂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掇而不跂的解释
形容人或物多得让人感到惊奇,但不感到厌烦。
出处

1.

《庄子·秋水》:“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

2.

出自《论语·子路》,原文为“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寓意
表达对丰富多样的欣赏和接受,强调一种积极的心态。
列子

1.

逛书店时,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我感到掇而不跂。

2.

在花园里,看到各种各样的花朵,我感到掇而不跂。

3.

参加美食节,看到各式各样的美食,我感到掇而不跂。

4.

在博物馆里,看到众多的展品,我感到掇而不跂。

5.

在音乐会上,听到不同的乐曲,我感到掇而不跂。

掇而不跂的翻译
德语
Fülle ohne Überdruss
日语
豊かさに飽きない
法语
abondance sans lassitude
英语
abundance without weariness
掇而不跂的字意分解
duō
1:(形声。本义:拾取)。
2:同本义。
3:挪;搬取。
4:选取。
5:端。
duo
1:——见“撺掇”(cuānduo)、“掂掇”(diānduo)。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足,支声。本义:多出的脚趾)。
2:同本义。
3:分叉。
1:抬起脚后跟站着。
2:盼望;向往;企求。

掇而不跂,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uō ér bù jī)。abcd式组合,掇而不跂意思是:形容人或物多得让人感到惊奇,但不感到厌烦。 表达对丰富多样的欣赏和接受,强调一种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