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好道歹 xián hǎo dào dǎi

abcd式
拼音xián hǎo dào dǎi
注音ㄒㄧㄢˊㄏㄠˋㄉㄠˋㄉㄞˇ
繁体嫌好道歹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当机立断
  • 果断
  • 决断
嫌好道歹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物的好恶态度不明确,常用来描述矛盾的心理状态。
出处

1.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四:“逐日送些茶饭,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

2.

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文中描述主人公对某事物的态度难以抉择。
寓意
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好恶,避免陷入矛盾的心理状态。
列子

1.

小明对新买的玩具嫌好道歹,始终无法决定是否喜欢。

2.

她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嫌好道歹,觉得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3.

他对这件衣服的款式嫌好道歹,不知道是否值得购买。

4.

他们对这个旅游景点的评价嫌好道歹,觉得有些地方好有些地方不好。

5.

小红对这个新游戏的体验嫌好道歹,觉得有些地方有趣有些地方无聊。

嫌好道歹的翻译
德语
ambivalent
日语
両義的
法语
ambivalent
英语
ambivalent
嫌好道歹的字意分解
xián
1:(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2:同本义。
3:避忌。
4:厌恶。
5:嫌隙,仇怨。
6:怨恨。
hǎo
1:(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2:指女子貌美。
3:善,优良,良好。
4:交好;友爱。
5:完成;完毕。
6:便于;宜于。
7:宜于;便于;以便。
hào
1:喜好;喜爱。
dào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7:方式,方法;技能。
8: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9:学术 或宗教教义。
10: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11:方向;志向。
12:说,讲。
13:取道,经过。
14:引导,疏导。
15:料;想,以为。
16:从,由。
dǎi
1:(象形。本作“歺”,音è。甲骨文字形,象有裂缝的残骨。隶变作“歹”。“歹”是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①(è)本义:残骨。《说文》:“ 列骨之残也。” ②坏)。
2:坏。与“好”相对。
3:又指不健康的。
4:奸细,有异心的人。

嫌好道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án hǎo dào dǎi)。abcd式组合,嫌好道歹意思是:形容对某事物的好恶态度不明确,常用来描述矛盾的心理状态。 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好恶,避免陷入矛盾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