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 kǒu gān shé zào

abcd式
拼音kǒu gān shé zào
注音ㄎㄡˇㄍㄢˋㄕㄜˊㄙㄠˋ
繁体口乾幹舌燥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口干舌燥的解释
形容口干舌燥,通常是因为天气炎热、口渴或者紧张等原因导致的身体状态。
出处

1.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2.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令史口干舌燥,一言不发。'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的水分补充,保持健康。
列子

1.

在炎热的夏天,工人师傅们干活后感到口干舌燥。

2.

考试前紧张得口干舌燥,小明赶紧喝了一口水。

3.

长途跋涉后,大家都感到口干舌燥,急需补充水分。

4.

在沙漠中旅行,游客们很快就感到口干舌燥。

5.

演讲时,因为紧张,我感到口干舌燥,不得不喝水润喉。

6.

那白氏心中正自烦恼,况且连歌数曲,~,声气都乏了,为何肯再唱。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口干舌燥的翻译
德语
trocken im Mund
日语
口が渇く
法语
la gorge sèche
英语
parched
口干舌燥的字意分解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gā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同本义。
3:岸;水畔。
4: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5:捍卫。
6:触犯;冒犯;冲犯;冲。
7:又。
8:立,建立。
9:求,求取。
10:干预;干扰。
11:关涉;牵扯。
12:(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13:同引申义。
14:枯竭。
15: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16:使干,竭尽。
17:怠慢;使对方难堪。
18:又。
19: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20:徒然,白白地。
21:虚假地,表面地。
22:姓。
gàn
1:(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同本义。
3:木名。柘树。
4:主干。
5:引申为本质。
6:胁。
7:效果;用处。
8:地位低下的官吏。
9: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10:主管。
11:护卫,遮挡。
12:干练。
13:乱。
14:姓。
shé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
3:代指言语。
4: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sào
1:快。
zào
1:(形声)。
2: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3:焦急,焦躁。

口干舌燥,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kǒu gān shé zào)。abcd式组合,口干舌燥意思是:形容口干舌燥,通常是因为天气炎热、口渴或者紧张等原因导致的身体状态。 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的水分补充,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