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危之士的解释
指处在危险境地的人,常用来形容那些身处困境或危急状况中的人。
出处
1.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倾危之士,不可以不哀。'寓意
提醒人们要关注和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体现出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列子
1.
他帮助了许多倾危之士,使他们渡过了难关。2.
在灾难发生后,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救助倾危之士。3.
倾危之士往往更能体会到他人的帮助和关怀。4.
即使自己身处困境,他依然不忘伸出援手帮助倾危之士。5.
倾危之士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倾危之士的翻译
德语
Menschen in Gefahr
日语
危機に瀕する人々
法语
personnes en danger
英语
people in peril
倾危之士的字意分解
qīng
1:(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同本义。
3:倾塌,倒下。
4:向往,钦佩。
5:倒出来。
6:倾轧。
7:用尽;竭尽。
8:超过,胜过。
9:衰败。
wēi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同本义。
3:恐惧;忧惧。
4:威胁,摧败。
5:使危险;伤害;损伤。
6:败亡,灭亡。
7:怀疑,疑虑。
8:高。
9:危险; 危难。
10:很陡峭的。
11:特指人将死。
12:绷得紧;强劲。
13:端正。
14:不正。
15:屋脊。
16:艰难困苦。
17:几乎;差点儿。
18: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倾危之士,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qīng wēi zhī shì)。abac式组合,倾危之士意思是:指处在危险境地的人,常用来形容那些身处困境或危急状况中的人。 提醒人们要关注和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体现出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