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文身的解释
形容古代侠士或隐士不拘礼节、不修边幅的潇洒形象。披发指披散头发,文身指在身上刺青。
出处
1.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2.
《战国策·齐策四》:'昔者,荆文王浮西河,南游江、淮之间,北陵燕、代,饮于易水,披发文身,左操青龙之铖,右把白虎之券,横行天下,威动海内。'寓意
表达一种不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像古代侠士一样披发文身,显得格外潇洒。2.
在海滩上,年轻人披发文身,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3.
这个角色设定为披发文身的侠客,深受观众喜爱。4.
艺术家们聚会时,常常披发文身,展示他们的个性。5.
他披发文身,骑着摩托车横穿沙漠,追寻内心的自由。6.
禹入裸国,~;墨子入楚,锦衣吹笙。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披发文身的翻译
德语
mit zerzausten Haaren und Tätowierungen
日语
髪を振り乱し、刺青を施す
法语
avec les cheveux ébouriffés et des tatouages
英语
with disheveled hair and tattoos
披发文身的字意分解
pī
1:(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2:分开;裂开。
3:打开;开发。
4:拨开。
5:覆盖或搭衣于肩。
6:翻开;翻阅。
7:披靡。
fā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7:发布;宣告。
8:抒发;发泄。
9:派遣。
10:挖掘。
11:花开放。
12: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13:显现;显露。
14:揭露;暴露。
15:点燃;燃烧起来 褺。
16:除去;错乱。
17:效法,遵守。
fà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èi
1:崩坏;停止。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shēn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7:毕生,一辈子。
8:亲身,亲自。
9:怀孕。
10:体验。
11:担当。
12:担任。

披发文身,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pī fà wén shēn)。abac式组合,披发文身意思是:形容古代侠士或隐士不拘礼节、不修边幅的潇洒形象。披发指披散头发,文身指在身上刺青。 表达一种不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