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童羸马 shòu tóng léi mǎ

abac式
拼音shòu tóng léi mǎ
注音ㄕㄡˋㄊㄨㄥˊㄌㄟˊㄇㄚˇ
繁体瘦童羸馬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瘦童羸马的解释
形容人瘦弱和马羸弱,常用来描绘贫穷落魄的景象。
出处

1.

《南齐书·伍乔传》:“诗词寒苦,每有瘦童羸马之叹。”

2.

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瘦妻栖枥马,羸童倚告庐。'
寓意
反映社会底层的生活困苦,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列子

1.

看到街上的乞丐和瘦童羸马,他不禁感叹社会的贫富差距。

2.

电影中的那个场景,瘦童羸马地走在荒凉的路上,令人心酸。

3.

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日子,家里总是瘦童羸马,生活艰难。

4.

在那个偏远的小村庄里,瘦童羸马的景象随处可见。

5.

小说中主人公的家庭状况用瘦童羸马来形容,读来让人唏嘘。

瘦童羸马的翻译
德语
ausgemergeltes Kind und schwaches Pferd
日语
痩せた子と衰弱した馬
法语
enfant maigre et cheval faible
英语
emaciated child and weak horse
瘦童羸马的字意分解
shòu
1:(形声。从疒(chuáng),叟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本义:肌肉不丰满)。
2:同本义 。与“胖”、“肥”相对。
3:细小;不茁壮。
4:形容削直、突兀。
tóng
1:(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2:同本义。
3: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4: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5:又如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
6:眼珠
7: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
8:又如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
9:山岭,田地无草木。如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
10: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如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
11:头秃;没有头发。如童首(秃头);童颠(秃顶)。
12:姓。
léi
1:(形声。从羊,本义:瘦弱)。
2:同本义。
3:又。
4:疲困。
5:衰弱。
6:低劣。
7:缠绕,困住。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瘦童羸马,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hòu tóng léi mǎ)。abac式组合,瘦童羸马意思是:形容人瘦弱和马羸弱,常用来描绘贫穷落魄的景象。 反映社会底层的生活困苦,提醒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