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学士 wén rén xué shì

abac式
拼音wén rén xué shì
注音ㄨㄣˊㄖㄣˊㄒㄩㄝˊㄕˋ
繁体文人學士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粗俗之人
  • 莽夫
  • 武夫
文人学士的解释
指有文才和学问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文人或学者。
出处

1.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2.

出自《汉书·艺文志》,原文为“文人学士之流”。
寓意
强调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性,赞扬文人学者的贡献。
列子

1.

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文人学士们在认真阅读。

2.

这位文人学士的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3.

文人学士们聚在一起,讨论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

4.

在学术会议上,文人学士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5.

古时候,文人学士们常常在诗会上吟诗作对。

6.

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然而有些~,却又不免头痛。”

文人学士的翻译
德语
Literaten und Gelehrte
日语
文人学者
法语
littérateurs et érudits
英语
literati and scholars
文人学士的字意分解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xué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7:学问。
8: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文人学士,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én rén xué shì)。abac式组合,文人学士意思是:指有文才和学问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文人或学者。 强调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性,赞扬文人学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