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然俱散的解释
形容一切都散失殆尽,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出处
1.
《晋书·羊祜传》:“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2.
出自《晋书·陶侃传》:'后虽悔之,索然俱散。'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管理好自己的资源,避免因疏忽而导致一切化为乌有。
列子
1.
经过大火之后,家中的物品索然俱散。2.
他将所有的积蓄都投入了失败的项目中,结果索然俱散。3.
由于疏于管理,公司的资产索然俱散。4.
经历了那场风暴,海滩上的贝壳索然俱散。5.
在搬家过程中,许多旧物索然俱散。索然俱散的翻译
德语
völlig zerstreut
日语
すっかり散逸
法语
totalement dissipé
英语
completely dissipated
索然俱散的字意分解
suǒ
1:(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3:法度。
4:中国古地名 。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5:索县 。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6:搜索。
7:寻求;探索。
8:挑选。
9:求取,讨取。
10:须,应,得。
11:捻绳使紧。
12:独自,孤单。
13:涕泪流出貌。
14:索性;干脆。
15:尽;空。
16: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jù
1:(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同本义。
3:等同。
4:皆;全;都。
5:一起;一同。
sǎn
1:逍遥,懒散。
2:潇洒;洒脱。
3: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4:杂乱;错杂。
5:零碎;不集中的。
6: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7:药粉。
8:姓。
sàn
1:(本义:分散)。
2:同本义。
3:散发,使分散。
4:敞开。
5:排遣。
6:逃,逃走。
7:放,放牧。
8:杂乱,纷乱。

索然俱散,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uǒ rán jù sàn)。abcd式组合,索然俱散意思是:形容一切都散失殆尽,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管理好自己的资源,避免因疏忽而导致一切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