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为乌有的解释
形容事情或物体完全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出处
1.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2.
出自《庄子·山木》,原文为'化为异物,而犹有可怪者,而况化为乌有乎?',意思是变成另一种东西尚且让人感到奇怪,何况变成乌有呢?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重要的事物,警惕意外和损失。
列子
1.
他辛苦攒的钱被骗子骗走,化为乌有了。2.
这座古建筑在火灾中化为乌有,令人惋惜。3.
她精心准备的计划因为意外情况而化为乌有。4.
那件珍贵的艺术品在搬运过程中不慎损坏,化为乌有了。5.
他期待已久的旅行因为疫情取消,化为乌有了。6.
岂意青州六从事,~一先生。 ★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化为乌有的翻译
德语
in Luft auflösen
日语
消え去る
法语
disparaître sans laisser de trace
英语
vanish into thin air
化为乌有的字意分解
huà
1:(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同本义。
3:教化。
4:感化;转变人心。
5:募化。
6: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7:死。
8:消除,去掉。
9:习俗,风气。
10:造化。自然的功能。
huā
1:用掉、耗费。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化为乌有,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huà wèi wū yǒu)。abcd式组合,化为乌有意思是:形容事情或物体完全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重要的事物,警惕意外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