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而上之的解释
指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或超越。
出处
1.
宋·朱燮《絜斋集·高鞅论》:“古者五家置比长,等而上之,为闾,为旅,为党,皆置官焉。”2.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后引申为等而上之。寓意
鼓励人们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列子
1.
他在绘画方面已经很出色了,但仍希望等而上之,达到更高的境界。2.
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不错,但管理层希望等而上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3.
她的厨艺已经很精湛,但她仍在不断学习,希望等而上之。4.
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希望等而上之,做出更大的贡献。5.
小明的成绩已经很优秀,但他仍希望等而上之,争取更好的名次。6.
~,则孔子之温良恭俭,言不过物。 ★清·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后》等而上之的翻译
德语
einen Schritt weitergehen
日语
さらに上を目指す
法语
aller plus loin
英语
go one step further
等而上之的字意分解
děng
1:(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2:同本义。
3:等级;辈分。
4:台阶。
5:类型;样子。
6:等同,使一样。
7:等待,等候。
8:区别等次。
9:程度、数量相等。
10: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11:列举后煞尾。
12: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13:一样,同样。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shàng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同本义。
3:上天;天帝。
4: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君主;皇帝。
6: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7:时间,时候。
8:方位词,边,畔。
9: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10:时间或次序在前。
11:远;久远。
12:广大。
13:丰足。
14:登;上升;向上。
15:上报;呈报。
16:进献,送上。
17:崇尚,提倡。
18:向前;前进。
19:去;到。
20:放到;放进。
21:安装;装上。
shǎng
1: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shang
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表示某一方面。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等而上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ěng ér shàng zhī)。abcd式组合,等而上之意思是:指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或超越。 鼓励人们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