铩羽而逃 shā yǔ ér táo

abcd式
拼音shā yǔ ér táo
注音ㄕㄚㄩˇㄦˊㄊㄠˊ
繁体鎩羽而逃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铩羽而逃的解释
形容失败或受挫后狼狈逃走的样子。比喻在遭遇失败或打击后,不得不仓皇离去。
出处

1.

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项王则夜起,独与数十骑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且足以王也。君何去此而死乎?’项王笑曰:‘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遇公复何言!’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今日乃死于此乎?’乃以所乘马予亭长,曰:‘若为我骑之东渡,我步行。’于是项王徒步行,过江东,犹有数千人,项王乃自刎而死。”
寓意
告诫人们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
列子

1.

比赛中输得一塌糊涂,他铩羽而逃,再也不敢参加。

2.

偷东西被发现后,小偷铩羽而逃,消失在夜色中。

3.

商场上失利后,他铩羽而逃,离开了这个城市。

4.

在争论中理屈词穷,他铩羽而逃,离开了讨论会。

5.

考试作弊被抓,他铩羽而逃,再也不敢尝试。

6.

各单位工作组哭爹喊娘,接受批斗,赔礼道歉,~。 ★王蒙《狂欢的季节》二

铩羽而逃的翻译
德语
in Schande fliehen
日语
敗走する
法语
s'enfuir en déroute
英语
flee in defeat
铩羽而逃的字意分解
shā
1:长刃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2:铍有镡。
3:摧残;伤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líng)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同本义。
3:鸟类。
4:鸟虫的翅膀。
5:指旌旗。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táo
1:(形声。从辵(chuò),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2:同本义。
3:逃避,回避。
4:离开。
5:叛,离,由于关系破裂而脱离。

铩羽而逃,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ā yǔ ér táo)。abcd式组合,铩羽而逃意思是:形容失败或受挫后狼狈逃走的样子。比喻在遭遇失败或打击后,不得不仓皇离去。 告诫人们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