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切于心的解释
形容对某事感到不安或内疚,内心感到深深的触动或愧疚。
出处
1.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所何,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大夫皆曰:'君勿戚戚于心,臣请为君图之。'寓意
强调内心的不安与愧疚,提醒人们要勇于面对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列子
1.
听到朋友生病的消息,他切切于心,决定立刻去看望。2.
犯了错误后,他切切于心,主动向老师承认了自己的过失。3.
看到流浪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切切于心,决定收养它。4.
得知自己无意中伤害了同学,他切切于心,写了一封道歉信。5.
在比赛中失误后,他切切于心,决定加倍努力训练。6.
公子少年心性,道此等是好言语,~。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切切于心的翻译
德语
tief besorgt
日语
心を痛める
法语
profondément troublé
英语
deeply troubled
切切于心的字意分解
qiē
1:台阶。
2:(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qiè
1:摩擦;接触。
2:一定要。
3:靠近;贴近。
4:急切;急迫。
5:深;深切。
6:恳切;率直。
7:严厉。
8:激烈。
qiē
1:台阶。
2:(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qiè
1:摩擦;接触。
2:一定要。
3:靠近;贴近。
4:急切;急迫。
5:深;深切。
6:恳切;率直。
7:严厉。
8:激烈。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切切于心,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è qiè yú xīn)。aabb式组合,切切于心意思是:形容对某事感到不安或内疚,内心感到深深的触动或愧疚。 强调内心的不安与愧疚,提醒人们要勇于面对和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