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兴而回 sǎo xìng ér huí

abac式
拼音sǎo xìng ér huí
注音ㄙㄠˋㄒㄧㄥˋㄦˊㄏㄨㄟˊ
繁体掃興而迴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败兴而归
  • 兴尽而归
  • 扫兴而返
反义词
扫兴而回的解释
形容兴致被破坏而扫兴地返回。表示原本兴致勃勃,结果因某事而感到失望或不愉快。
出处

1.

明·汤显祖《牡丹亭·旅寄》:“早是暮冬,不提防岭北风严,感了寒疾,又无扫兴而回之理。”

2.

《史记·滑稽列传》:'始皇遂不怿,为一击钟离市,扫兴而返。'
寓意
提醒人们要对可能的失望做好心理准备,保持乐观心态。
列子

1.

原本计划去郊游,但天气突变,我们扫兴而回。

2.

期待已久的电影很失望,我们扫兴而回。

3.

去餐厅吃饭,结果菜品不佳,我们扫兴而回。

4.

约好朋友去公园,结果朋友爽约,我们扫兴而回。

5.

准备参加的活动被取消了,我们扫兴而回。

6.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8回:“白白地鸟乱了一阵,一个个~,回去见那活老虎销差。”

扫兴而回的翻译
德语
enttäuscht zurückkehren
日语
失望して帰る
法语
rentrer déçu
英语
return in disappointment
扫兴而回的字意分解
sǎo
1:(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2:同本义。
3:掠过。
4:清除,消灭。
5:画,染。
6:祭扫。
7:飞快地书写。
sào
xīng
1:(会意。从舁,从同。舁(yú),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2:同本义。
3:使兴盛;流行。
4:又。
5:又。
6:开始办理;创办 。
7:推举;选拔。
8:成功。
9:派遣;发动。
10:征发。
11:作。
12:宠;惯。
13:蓬勃发展;兴旺。
14:姓。
xìng
1:兴致,情趣。
2: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3:情欲。
4: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5:喜欢;喜爱。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huí
1:(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2:同本义。
3:环绕; 包围。
4:掉转。
5:还,返回。
6:改变。
7:违背。
8:问。
9:姓。

扫兴而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ǎo xìng ér huí)。abac式组合,扫兴而回意思是:形容兴致被破坏而扫兴地返回。表示原本兴致勃勃,结果因某事而感到失望或不愉快。 提醒人们要对可能的失望做好心理准备,保持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