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自胜的解释
形容高兴得不能自已,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
出处
1.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2.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闻之,喜不自胜。'寓意
表达一种极度高兴的情绪,强调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列子
1.
小明收到梦寐以求的礼物,喜不自胜地跳了起来。2.
听到比赛获胜的消息,团队成员们喜不自胜地拥抱在一起。3.
她得知自己被录取,喜不自胜地告诉了家人。4.
孩子们在游乐园玩得开心,喜不自胜地不想回家。5.
他看到自己写的文章被发表,喜不自胜地分享给朋友。6.
国太只道孙权好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喜不自胜的翻译
德语
überglücklich
日语
大喜び
法语
ravi
英语
overjoyed
喜不自胜的字意分解
xǐ
1:(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2: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3:容易。
4:喜爱;爱好。
5:妇女怀孕。
6:喜事。
7:痘疹 。旧俗孩子出痘时,常因惧得天花而讳言之,又以痘既发出便可平安,故用“喜”字代指,以求吉利。
8: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ì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7:在;于。
8:自然,当然。
9:本是;本来。
10:仍旧,依然。
11:亲自。
12:别自、另外。
13:假如,苟。与“非”连用。
14:即使,虽。
15:却,可是。
16:因为,由于。
17:用。
18:是。
shèng
1:(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同本义。
3:战胜,打败。
4:胜过;超过。
5: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6:克制;制服。
7:上升。
8:特指名胜古迹。
9:容积单位。
10:古代妇女首饰。
11:胜利。
12:非常美好;美妙。
13:尽;完。
14:姓。

喜不自胜,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ǐ bù zì shèng)。abac式组合,喜不自胜意思是:形容高兴得不能自已,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 表达一种极度高兴的情绪,强调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