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èi yù bó

abcd式
拼音huà gān gē wèi yù bó
注音ㄏㄨㄚˋㄍㄢˋㄍㄜㄨㄟˊㄩˋㄅㄛˊ
繁体化乾幹戈爲玉帛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化干戈为玉帛的解释
比喻化解争端,变敌对为友好,实现和解与和平。
出处

1.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2.

出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后演变成“化干戈为玉帛”这一成语。
寓意
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倡导和谐与友好。
列子

1.

邻里之间因为小事发生争执,最终通过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2.

两个朋友因为误会闹翻,但后来彼此坦诚相待,化干戈为玉帛。

3.

家庭成员因意见不同一度关系紧张,后来通过沟通化干戈为玉帛。

4.

公司内部两个部门因利益冲突产生矛盾,通过协商化干戈为玉帛。

5.

两个社区因活动安排发生冲突,最终通过对话化干戈为玉帛。

6.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馆》第一幕

化干戈为玉帛的翻译
德语
Waffen in Friedensgeschenke verwandeln
日语
干戈を玉帛に変える
法语
transformer les armes en présents de paix
英语
turn weapons into gifts of peace
化干戈为玉帛的字意分解
huà
1:(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同本义。
3:教化。
4:感化;转变人心。
5:募化。
6: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7:死。
8:消除,去掉。
9:习俗,风气。
10:造化。自然的功能。
huā
1:用掉、耗费。
gā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同本义。
3:岸;水畔。
4: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5:捍卫。
6:触犯;冒犯;冲犯;冲。
7:又。
8:立,建立。
9:求,求取。
10:干预;干扰。
11:关涉;牵扯。
12:(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13:同引申义。
14:枯竭。
15: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16:使干,竭尽。
17:怠慢;使对方难堪。
18:又。
19: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20:徒然,白白地。
21:虚假地,表面地。
22:姓。
gàn
1:(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同本义。
3:木名。柘树。
4:主干。
5:引申为本质。
6:胁。
7:效果;用处。
8:地位低下的官吏。
9: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10:主管。
11:护卫,遮挡。
12:干练。
13:乱。
14: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3:泛指兵器。
4:战争;战乱。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化干戈为玉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uà gān gē wèi yù bó)。abcd式组合,化干戈为玉帛意思是:比喻化解争端,变敌对为友好,实现和解与和平。 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倡导和谐与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