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三不着两 dào sān bù zhuó liǎng

abac式
拼音dào sān bù zhuó liǎng
注音ㄉㄠˋㄙㄢㄅㄨˋㄓㄠˊㄌㄧㄤˇ
繁体道三不着兩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道三不着两的解释
比喻做事不彻底、不干净利落,往往留下后患。
出处

1.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意是指关羽在与曹操作战时,留下樊城未攻取,导致后来的不利局面。
寓意
提醒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避免留下后患。
列子

1.

他在处理家务时总是道三不着两,常常留下很多未完成的工作。

2.

小王做事总是道三不着两,项目进度总是拖延。

3.

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真是道三不着两,最后搞得一团糟。

4.

他学习新技能时总是道三不着两,学了一半就放弃了。

5.

这个团队在执行任务时道三不着两,导致最终没有达成目标。

6.

文杏又小,~的。莺儿一个人,不够服侍的,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

道三不着两的翻译
德语
halbherzig
日语
半端な
法语
à moitié fait
英语
half-hearted
道三不着两的字意分解
dào
1:(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同本义。
3:道德,道义、正义。
4:道教的教义。
5:道教;道士。
6:路程;行程。
7:方式,方法;技能。
8: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9:学术 或宗教教义。
10: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11:方向;志向。
12:说,讲。
13:取道,经过。
14:引导,疏导。
15:料;想,以为。
16:从,由。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āo
1:(著的俗字)。
2:放置。
3:安顿。
4: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6: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zháo
1:(著的俗字)。
2:燃烧。
3:遇;受到。
4:觉得。
5:中,恰好合上。
6:得当,对。
7: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zhe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4: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zhuó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3:附着;加…于上。
4:又。
5:接触;挨上。
6:安置,放置。
7:差使;打发。
8:关切。
9:生长;增添。
10:用。
11:开。
12:结。
13: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14: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泛指服装。
16:酒器。

道三不着两,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ào sān bù zhuó liǎng)。abac式组合,道三不着两意思是:比喻做事不彻底、不干净利落,往往留下后患。 提醒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避免留下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