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化而迁 rǎn huà ér qiān

abcd式
拼音rǎn huà ér qiān
注音ㄖㄢˇㄏㄨㄚˋㄦˊㄑㄧㄢ
繁体染化而遷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染化而迁的解释
形容因受到某种影响而改变并迁移的意思。
出处

1.

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

2.

出自《周易·渐卦》:'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丽乎刚,染化而迁也。'
寓意
强调外界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提醒人们要保持自我意识。
列子

1.

小明受到新环境的影响,染化而迁,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2.

在新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染化而迁,开始喜欢当地的美食。

3.

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染化而迁,学会了更多专业技能。

4.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学校里染化而迁,变得更加独立。

5.

他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后,染化而迁,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新的理解。

染化而迁的翻译
德语
beeinflusst und verändert
日语
影響を受けて変化する
法语
influencé et changé
英语
influenced and changed
染化而迁的字意分解
rǎn
1:(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同本义。
3:传染,感染。
4:熏染;影响。
5:污染,沾染。
6:豆豉酱。
huà
1:(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同本义。
3:教化。
4:感化;转变人心。
5:募化。
6: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7:死。
8:消除,去掉。
9:习俗,风气。
10:造化。自然的功能。
huā
1:用掉、耗费。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qiān
1:(形声。从辵,“辵”表移动。形声字声旁有时有表意作用,此即一例。本义:向高处迁移)。
2:同本义。
3:晋升或调动。
4:徙居;搬动。
5:变更,变动。
6:流放;放逐。
7:贬谪,降职。
8:离散。
9:古州名 。北周置。即今湖北省房县。
10:姓。

染化而迁,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rǎn huà ér qiān)。abcd式组合,染化而迁意思是:形容因受到某种影响而改变并迁移的意思。 强调外界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提醒人们要保持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