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花之论的解释
形容言论精彩、富有文采,令人赞叹。
出处
1.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粲花之论》:“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2.
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原文为“魏武尝为书与韩遂,辞旨甚高,韩遂不能答,谓其子曰:‘此非粲花之论乎?’”寓意
强调言辞的精妙与文采,鼓励人们追求高雅的表达艺术。
列子
1.
他在演讲中引经据典,真是粲花之论,让听众大为赞赏。2.
她的散文集被誉为粲花之论,每一篇都充满了智慧与诗意。3.
这位作家的小说被评论家称为粲花之论,语言精美,意境深远。4.
在辩论赛上,他的发言被评为粲花之论,赢得了满堂喝彩。5.
这位诗人的诗歌被誉为粲花之论,读来让人回味无穷。6.
此自师粲花之舌耳。然默验人情,实亦为理之所有。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粲花之论的翻译
德语
glänzende Rede
日语
輝かしい論
法语
discours brillant
英语
brilliant discourse
粲花之论的字意分解
càn
1:(形声。从米,(cán)声。本义:上等白米)。
2:同本义;又指美食。
3:露齿笑。
4:鲜明的样子。
huā
1:同本义。
2:草木花的总称。
3:泛指能开花供观赏的草本与木本植物。
4:特指某一名花。
5:形状像花朵的东西。
6:喻指美女。
7:喻出卖色相的女子。
8:开花。
9:在支付或支出上用掉钱。
10:模糊不清。
11: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lún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lùn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7:判罪;判决。
8:考虑;顾及。
9:较量。
10:控告,举报。
11:凭借。
12:说;陈述。
13:又。
14:研究。
15: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16:选择。
17:治理。
18:主张;学说。
19:议论文。
20:伦理。
21:姓。

粲花之论,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àn huā zhī lùn)。abac式组合,粲花之论意思是:形容言论精彩、富有文采,令人赞叹。 强调言辞的精妙与文采,鼓励人们追求高雅的表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