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的解释
形容人的外貌平凡、不引人注目。
出处
1.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2.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为“其貌不扬”,形容蔺相如的外貌平凡。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以貌取人,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更为重要。
列子
1.
尽管他的其貌不扬,但他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出色。2.
她虽然其貌不扬,却有一颗善良的心。3.
班上那个其貌不扬的同学,竟然是学校里的数学天才。4.
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店,卖的食物却非常美味。5.
他其貌不扬,但他的才华却让大家刮目相看。6.
别看他~,可学习特别好。其貌不扬的翻译
德语
unauffälliges Aussehen
日语
地味な外見
法语
d'apparence quelconque
英语
unimpressive in appearance
其貌不扬的字意分解
jī
1:周年。
qí
1:期限。
2:(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彼、他。
4:它。
5:他的。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
7:也许;大概。
8:表示祈使。当,可。
9:将,将要。
10:表示诘问
11:极,甚。
12:如果,假设。
13:或许;大概。
14:还是。表选择。
15:又。
16:用作语助。
17: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18: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19:又。
20:姓。
mào
1:(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3:外表的形象,外观。
4:神态,面部神情。
5:细微的丝。
6:表面上。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áng
1:(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同本义。
3: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4: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5:提高声音。
6:发扬,发挥。
7:振作,昂扬。
8:显示;夸耀。
9:仰。
10: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11:过长过高的树枝。
12: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13:姓。

其貌不扬,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qí mào bù yáng)。abcd式组合,其貌不扬意思是:形容人的外貌平凡、不引人注目。 提醒人们不要以貌取人,内在的品质和能力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