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踪迹的解释
形容人或事物完全消失,没有一点踪迹。
出处
1.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2.
出自《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后人用'杳无踪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物,因为一旦失去,可能再也找不回来。
列子
1.
他离开家乡后,杳无踪迹,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消息。2.
那只走失的小猫,杳无踪迹,让主人非常担心。3.
探险队在山中迷路后,杳无踪迹,救援队正在全力搜救。4.
这部电影中的主角在结尾时,杳无踪迹,给观众留下悬念。5.
那件珍贵的古董被盗后,杳无踪迹,警方还在继续调查。6.
四面搜寻,~。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杳无踪迹的翻译
德语
spurlos verschwunden
日语
行方不明
法语
disparu sans laisser de trace
英语
vanished without a trace
杳无踪迹的字意分解
yǎo
1:(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2:同本义。
3:幽深。
4:渺茫;深远;高远。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zōng
1:(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2:同本义。
3:事物的痕迹。
4:追随。
jì
1:同本义。
2:留下的印子。
3: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4:功劳。
5:追踪;追寻。

杳无踪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ǎo wú zōng jì)。abcd式组合,杳无踪迹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完全消失,没有一点踪迹。 提醒人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物,因为一旦失去,可能再也找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