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为上策 zǒu wèi shàng cè

abcc式
拼音zǒu wèi shàng cè
注音ㄗㄡˇㄨㄟˊㄕㄤˋㄘㄜˋ
繁体走爲上箊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三十六计走为上
  • 脚底抹油
  • 开溜
反义词
走为上策的解释
指在不利或危险的情况下,逃走是最好的策略。
出处

1.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2.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为“兵法曰:兵有走为上策者,盖谓此也。”
寓意
在面对不利局面时,懂得权衡利弊,选择暂时退避以保存实力。
列子

1.

遇到危险时,小明觉得走为上策,迅速离开了现场。

2.

在争吵无法解决时,他选择走为上策,避免事态升级。

3.

看到事情不对劲,李华觉得走为上策,悄悄地离开了。

4.

面对强敌,他觉得走为上策,保存实力以待后机。

5.

在无法达成共识时,双方都觉得走为上策,各自散去。

6.

他感到,内心的一些想法摆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脚的,还是~。 ★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

走为上策的翻译
德语
Flucht ist die beste Strategie
日语
逃げるのが上策
法语
la fuite est la meilleure stratégie
英语
flight is the best policy
走为上策的字意分解
zǒu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同本义。
3:逃跑。
4:往。奔向某地。
5:泄漏。
6:丧失,失去。
7:泛指兽类。
8:车轮。
9: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wéi
1:(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3:制作;创作。
4:治理。
5:变成,成为。
6:是。
7:学习,研究。
8:种植;营作。
9:使。
10:以为;认为。
11: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2: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13:和 ——表示并列关系。
14: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15: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16: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17: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18:宾语前置的标志。
19: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20:姓。
wèi
1:(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帮助;佑助。
3:言说;告诉。
4:因为,由于。
5:替,给。
6:为了。
7: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shàng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同本义。
3:上天;天帝。
4: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5:君主;皇帝。
6: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7:时间,时候。
8:方位词,边,畔。
9: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10:时间或次序在前。
11:远;久远。
12:广大。
13:丰足。
14:登;上升;向上。
15:上报;呈报。
16:进献,送上。
17:崇尚,提倡。
18:向前;前进。
19:去;到。
20:放到;放进。
21:安装;装上。
shǎng
1: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shang
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表示某一方面。
1:(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3:策略;计谋。
4: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5: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6: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7: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8:卜筮用的蓍草。
9: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10: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11:谋划;策划。

走为上策,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ǒu wèi shàng cè)。abcc式组合,走为上策意思是:指在不利或危险的情况下,逃走是最好的策略。 在面对不利局面时,懂得权衡利弊,选择暂时退避以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