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武略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既有文才,又有武略,文武双全。
出处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句为“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寓意
强调一个人在文武两方面的全面才能,鼓励全面发展。
列子
1.
张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带领学生参加运动会时也表现得文才武略。2.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回到家中又能写出优美的诗篇,真是文才武略。3.
小王在公司里既能出色完成市场策划,又能在团队活动中展现出色的运动才能,堪称文才武略。4.
历史上的岳飞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写出的《满江红》也脍炙人口,体现了他的文才武略。5.
在校园话剧中,小李既能编写剧本,又能在舞台上表现出色,展现了他的文才武略。6.
黄岛主博大精深,~,无所不通,无所谓绝技不绝技。 ★金庸《神雕侠侣》第二十三回文才武略的翻译
德语
literarisches Talent und militärische Strategie
日语
文才と武略
法语
talent littéraire et stratégie militaire
英语
literary talent and martial strategy
文才武略的字意分解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c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7:材资;本能。
8:刚刚。
9: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10: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11:强调确定语气。
12:姓。
wǔ
1:(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2:指干戈军旅之事。
3:士,兵,卒。
4: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5:舞蹈
6:足迹。
7: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金属打击乐器。
9:继承。
10: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1:姓。
lüè
1:(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2:同本义。
3:巡视;巡行。
4:抢劫;夺取。
5:又。
6:忽略。
7:又 如: 略迹原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略迹论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8:省去;省略。
9:疆界。
10:要点;概要;概况。
11:谋略。
12:简明、简洁;简略。
13:锋利。
14:大约,大致。
15:全;皆。
16:简略地;稍微。

文才武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én cái wǔ lüè)。abac式组合,文才武略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既有文才,又有武略,文武双全。 强调一个人在文武两方面的全面才能,鼓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