溘然而逝 kè rán ér shì

abcd式
拼音kè rán ér shì
注音ㄎㄜˋㄖㄢˊㄦˊㄕˋ
繁体溘然而逝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横死
  • 暴毙
  • 惨死
溘然而逝的解释
形容人平静地死去,含有对死者的尊敬和哀悼之意。
出处

1.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徐录五》:“忽呼邻里语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长别矣,以遗蜕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2.

出自《庄子·大宗师》中的“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后人用“溘然而逝”来表达对死者的尊重。
寓意
提醒人们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接受生死的自然过程。
列子

1.

他的爷爷在睡梦中溘然而逝,享年九十岁。

2.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为这位老人溘然而逝感到惋惜。

3.

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溘然而逝。

4.

这位艺术家在创作生涯的巅峰溘然而逝,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

5.

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安详地溘然而逝,结束了漫长的病痛。

溘然而逝的翻译
德语
friedlich von uns gehen
日语
静かに逝去する
法语
s'éteindre paisiblement
英语
pass away peacefully
溘然而逝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水,盍(hé)声。①本义:水流。②忽然) 突然地、忽然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shì
1:(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2:同本义。
3:死亡,去世。
4:表决心。
5: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溘然而逝,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è rán ér shì)。abcd式组合,溘然而逝意思是:形容人平静地死去,含有对死者的尊敬和哀悼之意。 提醒人们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接受生死的自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