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ér lì zhī nián

abcd式
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注音ㄦˊㄌㄧˋㄓㄋㄧㄢˊ
繁体而立之年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幼年
  • 少年
  • 老年
而立之年的解释
指三十岁,意为人在这个年龄应该自立。
出处

1.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寓意
强调人在三十岁时应该成熟、自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列子

1.

他到了而立之年,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

2.

朋友们在庆祝他而立之年时,送上了许多祝福。

3.

到了而立之年,她决定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4.

而立之年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5.

他希望在而立之年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6.

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灰色可拘了。 ★鲁迅《导师》

而立之年的翻译
德语
das dreißigste Lebensjahr
日语
三十にして立つ
法语
l'âge de trente ans
英语
the age of thirty
而立之年的字意分解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7:立身;立足。
8:登位,即位。
9:又。
10:又。
11: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12:临,到。
13:进食。
14:爵次、位次。
15:立时;立刻。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而立之年,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ér lì zhī nián)。abcd式组合,而立之年意思是:指三十岁,意为人在这个年龄应该自立。 强调人在三十岁时应该成熟、自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