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边际 bù zhuó biān jì

abcd式
拼音bù zhuó biān jì
注音ㄅㄨˋㄓㄠˊㄅㄧㄢㄐㄧˋ
繁体不着邊際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不着边际的解释
形容说话或做事没有根据,漫无边际,毫无条理。
出处

1.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一遭。”

2.

出自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第五十三回:'这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不必再提。'
寓意
提醒人们在说话和做事时要有根据和条理,避免空洞无物。
列子

1.

他在讲故事时总是不着边际,让听众摸不着头脑。

2.

讨论问题时,他总是喜欢不着边际地发言,浪费大家的时间。

3.

她的作文内容不着边际,老师很难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4.

他在电话里不着边际地说了半天,最后也没说清楚要表达什么。

5.

聚会上,他总是不着边际地聊天,让大家觉得他很不靠谱。

6.

周氏和张氏又谈了一些~的闲话。 ★巴金《春》十五

不着边际的翻译
德语
irrelevante und unbegründete
日语
的外れで根拠がない
法语
sans rapport et sans fondement
英语
irrelevant and groundless
不着边际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āo
1:(著的俗字)。
2:放置。
3:安顿。
4: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6: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zháo
1:(著的俗字)。
2:燃烧。
3:遇;受到。
4:觉得。
5:中,恰好合上。
6:得当,对。
7: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zhe
1:(著的俗字)。
2: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3: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4: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zhuó
1:(着为著的俗字)。
2:穿。
3:附着;加…于上。
4:又。
5:接触;挨上。
6:安置,放置。
7:差使;打发。
8:关切。
9:生长;增添。
10:用。
11:开。
12:结。
13: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14: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泛指服装。
16:酒器。
biān
1:(形声。从辵(chuò),臱(mián)声。本义:山崖的边缘)。
2:同本义。
3:边境。
4:旁边。
5:尽头。
6:方位词的后缀。
7:靠近。
8:姓。
1:(形声。从阜(fù),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2:同本义。
3: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4:边缘。
5:时候;时机。
6:中间,彼此之间。
7:旁边;近旁。
8:其时;适逢…的时候。
9:交会;会合。
10:适逢;恰遇。
11:达到;连接。
12:靠近或沿着。

不着边际,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zhuó biān jì)。abcd式组合,不着边际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做事没有根据,漫无边际,毫无条理。 提醒人们在说话和做事时要有根据和条理,避免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