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同伐异 biāo tóng fá yì

abac式
拼音biāo tóng fá yì
注音ㄅㄧㄠㄊㄨㄥˊㄈㄚˊㄧˋ
繁体標同伐異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标同伐异的解释
比喻在标榜同一事物的同时,实际上却在故意制造差异,强调的是表面一致而实质不同。
出处

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抵》:“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

2.

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五十回:'标同伐异,人皆有之。'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虚伪的表面一致,注重实质的统一与诚信。
列子

1.

小明在朋友面前标同伐异,总是说一些表面一致但实质不同的言论。

2.

在讨论方案时,他标同伐异,表面上同意大家的意见,暗地里却有自己的小算盘。

3.

公司会议上,他标同伐异,表面上支持新政策,私下却在抱怨。

4.

小红在班级里标同伐异,表面上和大家打成一片,实际上却总是在挑拨离间。

5.

在家庭聚会上,他标同伐异,表面上和睦相处,实际上却在挑起矛盾。

标同伐异的翻译
德语
Einheit vortäuschen und Zwietracht fördern
日语
表面上は一致を主張しながら、実際には不和を助長する
法语
professer l'unité tout en favorisant la discorde
英语
professing unity while fostering discord
标同伐异的字意分解
biāo
1:(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2:同本义。
3: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4:顶端。
5:柱竿之类。
6:旗帜。
7:标准。
8:标明,显出。
9:题写。
tóng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7:共同。到一处。
8: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9: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10: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11:引进共同行动者 。
12:给,为。
13:和,表示并列关系 。
14:姓。
tòng
1:——见“胡同”hútòng。
1:(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同本义。
3:砍伐。
4:讨伐,进攻。
5: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6:败坏,损伤。
7:打破、挫败。
8:敲击。
9:引申为开凿。
10:批评,责备。
11:功劳,功业。
12:畎上高土。
1:(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同本义。
3:不同。
4:其他,别的。
5:护翼。
6:区别;分开。
7:觉得奇怪;诧异。
8:恭敬。
9:辅助。
10: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11:指特殊本领、才能。

标同伐异,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iāo tóng fá yì)。abac式组合,标同伐异意思是:比喻在标榜同一事物的同时,实际上却在故意制造差异,强调的是表面一致而实质不同。 提醒人们要警惕虚伪的表面一致,注重实质的统一与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