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唇鼓喙 yáo chún gǔ huì

abac式
拼音yáo chún gǔ huì
注音ㄧㄠˊㄔㄨㄣˊㄍㄨˇㄏㄨㄟˋ
繁体摇脣皷喙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摇唇鼓喙的解释
形容人言语很多,夸夸其谈,常带有贬义,暗示说话的人没有实际行动或内容空洞。
出处

1.

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2.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原文为“援谓其子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谚曰,‘有白璧买耻,无黑玉招尤。’汝曹知之乎?’援子曰:‘不知也。’援曰:‘谚又曰,‘摇唇鼓舌,争强于市;终日喧哗,何功之有?’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光说不做,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列子

1.

他总是摇唇鼓喙,说了很多大话,却没有实际行动。

2.

聚会上,他摇唇鼓喙地讲述自己的计划,大家听得一头雾水。

3.

每次讨论方案时,他总爱摇唇鼓喙,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4.

她摇唇鼓喙地批评别人的做法,却从不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

5.

面对问题,他只是摇唇鼓喙,并没有解决的实际办法。

摇唇鼓喙的翻译
德语
große Reden schwingen
日语
口先だけ
法语
parler en l'air
英语
talk big
摇唇鼓喙的字意分解
yáo
1:(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同本义。
3:动摇。
4:疾。
chún
1:(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2:同本义。
3:边缘。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同本义。
3:鼓面。
4:指鼓声。
5:钟磬被敲击之处。
6: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7: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8:击鼓进攻。
9:泛指敲击, 弹奏。
10:挥动。
11:拍打;振动。
huì
1:(形声。从口,彖(tuàn)声。本义:鸟兽的嘴)。
2:器物的尖端。
3:疲困;喘气,喘息。

摇唇鼓喙,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áo chún gǔ huì)。abac式组合,摇唇鼓喙意思是:形容人言语很多,夸夸其谈,常带有贬义,暗示说话的人没有实际行动或内容空洞。 提醒人们不要光说不做,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