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之度外的解释
指把生死置之度外,形容为了某一目标或事业甘愿牺牲一切,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1.
《北史·薛辩传》:“朕且含养,致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析。”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乃袁绍部将颜良是也。汝等岂敢与我决一死战乎?吾视天下英雄,如草芥耳。汝等若能杀我者,当以重金相酬;若不能杀我者,吾将踏平汝等营寨,杀汝等如杀鸡犬耳。公等速速决战,勿以吾为戏。吾今将生死置之度外,誓与汝等决一死战!”寓意
强调为了正义、目标或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气和决心。
列子
1.
为了救出被困的同伴,他毫不犹豫地将生死置之度外,冲进了火海。2.
在探险过程中,队员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揭开未知的秘密。3.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面对各种危险。4.
在灾难面前,许多志愿者将生死置之度外,积极投入到救援工作中。5.
为了保护家人,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致之度外的翻译
德语
sein Leben riskieren
日语
命をかける
法语
risquer sa vie
英语
risk one's life
致之度外的字意分解
zhì
1:同本义。
2:招引;招致。
3:造成;导致。
4:求取;获得。
5:表达。
6:奉献;献纳。
7:转告;回报。
8:施加;施行。
9:归还;交还。
10:到达。
11:又。
12:极,尽。
13:情趣;兴致。
14:书卷,契据。
15:结构上细密。
16:周密。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dù
1:(形声。从又,庶省声。“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
2:同本义。
3:法制;法度。
4:限度,限额。
5:胸襟;器度。
6:心意,考虑。
7:计划。
8:度过,越过。
9:僧尼道士劝人离俗出家。
10:超度;宗教说法,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11:谱写。
12:次。
13:姓。
duó
1:估计,推测。
2:衡量。
3:量;计算。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致之度外,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zhī dù wài)。abcd式组合,致之度外意思是:指把生死置之度外,形容为了某一目标或事业甘愿牺牲一切,不顾个人安危。 强调为了正义、目标或理想不惜牺牲生命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