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材 wáng zuǒ zhī cái

abac式
拼音wáng zuǒ zhī cái
注音ㄨㄤˊㄗㄨㄛˇㄓㄘㄞˊ
繁体王佐之材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王佐之材的解释
比喻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智慧。
出处

1.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

2.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原文为“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臣故曰王佐之材也。”
寓意
强调个人才能和智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或团队。
列子

1.

他虽然年轻,但展现出的领导力和智慧,俨然是王佐之材。

2.

在公司危机时刻,他的决策和应对能力显示出他是王佐之材。

3.

她在团队中总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真是王佐之材。

4.

在学校的模拟政府活动中,他被选为领导,显示出王佐之材。

5.

在家庭事务中,他总是能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堪称王佐之材。

王佐之材的翻译
德语
ein Talent zur Unterstützung eines Königs
日语
王佐の才
法语
un talent pour assister un roi
英语
a talent for assisting a king
王佐之材的字意分解
wáng
1:(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2: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3: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4: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5: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6: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7:姓。
wàng
1: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2:作皇帝,称王。
3:胜过。
zuǒ
1:(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3:劝。
4: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5:副,第二位。
6: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cái
1:(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同本义。
3:泛指原料、材料。
4:才能,能力。
5:财物。

王佐之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áng zuǒ zhī cái)。abac式组合,王佐之材意思是:比喻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智慧。 强调个人才能和智慧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