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之材的解释
比喻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常用来形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出处
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2.
《孟子·告子下》:'天下之士,栋梁之材,吾得而用之。'寓意
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贡献,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卓越。
列子
1.
公司新招的员工被大家称为栋梁之材,期待他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2.
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李以优异的成绩被誉为栋梁之材。3.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被学术界视为栋梁之材,他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4.
班级里的小明学习成绩优异,老师称他是栋梁之材。5.
在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中,小张表现出色,被大家称为栋梁之材。6.
将来你们姑表兄弟,必是国家~,股肱膀臂,同时出在两府,前程真是无可限量呀!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六章栋梁之材的翻译
德语
begabte Persönlichkeit
日语
棟梁の才
法语
talent prometteur
英语
pillar of talent
栋梁之材的字意分解
dòng
1:(形声。从木,东声。本义:屋的正梁,即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支承着椽皮 的上端)。
2:同本义。
3:比喻堪当大任的人或重要的物。
liáng
1:(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2:同本义。
3:房梁。
4:稻粱
5: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6:堤堰;鱼堰。
7:国名。
8:周时诸侯国。
9: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10:又。
11:朝代名。
12: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13: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14:又。
15:古九州之一 。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16:
17:架桥、修桥。
18: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cái
1:(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同本义。
3:泛指原料、材料。
4:才能,能力。
5:财物。

栋梁之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òng liáng zhī cái)。abac式组合,栋梁之材意思是:比喻能担当大任的人才,常用来形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贡献,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