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受不亲的解释
形容在授予和接受礼物时不亲手进行,而是通过中间人或其他方式,保持礼节上的距离。
出处
1.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2.
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授受不亲,礼之经也”。寓意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礼节和距离,以示尊重和礼貌。
列子
1.
在传统的婚礼上,新郎新娘的父母之间会通过中间人授受聘礼,体现了授受不亲的礼节。2.
朋友之间交换礼物时,为了保持礼节,他们选择了授受不亲的方式。3.
在某些正式场合,授受不亲被视为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4.
为了避免直接接触,公司之间通过邮寄的方式交换文件,体现了授受不亲的原则。5.
在古代,君臣之间往往通过侍从授受物品,以示尊卑有别,这就是授受不亲。6.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我常常听见人说:‘男女~,礼也。’”授受不亲的翻译
德语
indirektes Geben und Nehmen
日语
授受せず
法语
don et réception indirects
英语
indirect giving and receiving
授受不亲的字意分解
shòu
1:(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2:同本义。
3:交还,奉还。
4:任命。
5:又如:授正(任命官长);授用(任用);授能(任用有才能的人)。
6:传授。
7:接受。
shòu
1:(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同本义。
3:蒙受;遭受。
4:得到。
5:收进,取回。
6:买入,收入。
7:容纳。
8:授予;交给。
9:教授;传授。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qīn
1:(形声。从见,亲(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同本义。
3:亲密。与“疏”相对。
4:准,准确。
5:更新。
6:艰苦。
7: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8: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9:亲密的、可靠的人。
10:亲自,亲身。
11:亲近;接近。
qìng

授受不亲,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hòu shòu bù qīn)。abcd式组合,授受不亲意思是:形容在授予和接受礼物时不亲手进行,而是通过中间人或其他方式,保持礼节上的距离。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礼节和距离,以示尊重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