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的解释
意思是指用某事物或某人取代另一事物或另一人。常用来形容一种替代行为或现象。
出处
1.
《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2.
出自《战国策·秦策三》:'取而代之,天下大欢喜。'寓意
提醒人们要接受变化和替代,适应新事物。
列子
1.
小张因为表现出色,取而代之成为团队的新领导。2.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传统方法逐渐被取而代之。3.
这个品牌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被竞争对手的产品取而代之。4.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户外活动被室内活动取而代之。5.
在比赛中,由于队长的受伤,小李取而代之担任队长。6.
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时则~耳。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六回取而代之的翻译
德语
seinen Platz einnehmen
日语
取って代わる
法语
prendre sa place
英语
take its place
取而代之的字意分解
qǔ
1:(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同本义。
3: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4:拿。
5:娶妻。
6:选取;选拔。
7:招致。
8:得到;取得。
9:攻取,夺取。
10:
11:会合,集合。
12:积畜。
13:
14:跑,疾走。
15:趋向。
16: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17: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dài
1:(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yì)声。本义:更迭,代替)。
2:同本义。
3: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4:(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5: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6:朝代。
7: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取而代之,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qǔ ér dài zhī)。abcd式组合,取而代之意思是:意思是指用某事物或某人取代另一事物或另一人。常用来形容一种替代行为或现象。 提醒人们要接受变化和替代,适应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