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之即来的解释
形容非常迅速和及时地响应召唤或请求。
出处
1.
宋·辛弃疾《沁园春》:“麾之即去,招亦须来。”2.
出自《庄子·山木》,原文为'召我以声,而吾应之以声',后演变成'召之即来'。寓意
强调迅速响应和及时的重要性,体现责任感和可靠性。
列子
1.
只要妈妈一喊,弟弟总是召之即来,帮她做家务。2.
小狗听到主人的口哨声,召之即来,显得非常听话。3.
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召之即来,非常可靠。4.
每次有紧急任务,技术支持团队总是召之即来,解决问题。5.
孩子们在玩捉迷藏游戏时,只要有人喊,其他人就召之即来。6.
我不想你成为~的人。召之即来的翻译
德语
auf Abruf kommen
日语
呼び声に応じてくる
法语
venir à l'appel
英语
come at a call
召之即来的字意分解
zhào
1:(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2: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3:招致。
4:邀请。
5: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6:感化和召唤。
7:召集。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jí
1:(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同本义。
3: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4:登上;走上。
5:虽然。
6:假若。
7:即使。
8:那就。
9:就在某时某处;乘,趁。
10:当。
11:立刻,当即。
12:那就是说,那就是。
13:烛头烬。
14:姓。
l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同本义。
3:未来,将来。
4: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5:归,回来,返回。
6:归服;归顺。
7: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8:表示动作的趋向。
9:赐予。
10:赐予。
11:这。
12: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14:用于句尾。
15:姓。
lài
1:慰劳。

召之即来,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ào zhī jí lái)。abac式组合,召之即来意思是:形容非常迅速和及时地响应召唤或请求。 强调迅速响应和及时的重要性,体现责任感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