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 zǒu nán chuǎng běi

abcd式
拼音zǒu nán chuǎng běi
注音ㄗㄡˇㄋㄚㄔㄨㄤˇㄅㄟˇ
繁体走南闖北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走南闯北的解释
形容到处奔走,四处闯荡。原指在南方北方之间来回走动,后引申为到处走动,经历丰富。
出处

1.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

2.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自幼儿时,便四处走南闯北,历尽了多少风霜雨露。'
寓意
强调通过广泛的旅行和经历来增长见识和阅历。
列子

1.

他走南闯北多年,终于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2.

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3.

走南闯北之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开始新的生活。

4.

走南闯北的商人总是能带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5.

走南闯北的旅行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

6.

他自小~,见过许多大世面。

走南闯北的翻译
德语
weit reisen
日语
全国を遍歴する
法语
voyager extensivement
英语
travel extensively
走南闯北的字意分解
zǒu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同本义。
3:逃跑。
4:往。奔向某地。
5:泄漏。
6:丧失,失去。
7:泛指兽类。
8:车轮。
9: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nán
1:(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2:方位名。和“北”相对。
3:南方;南面。
4:官爵名
5:对《诗经》中《周南》、《召南》的简称。
6:向南走;向南移动。
7:又。
8:向南。
9:姓。
1:佛教用语
chuǎng
1:(会意。从马,从门。本义:猛冲,突然直入)。
2:同本义。
běi
1:方位名。与“南”相对。
2:败逃的军队。
3:败北。
4:败逃。
5:姓。

走南闯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ǒu nán chuǎng běi)。abcd式组合,走南闯北意思是:形容到处奔走,四处闯荡。原指在南方北方之间来回走动,后引申为到处走动,经历丰富。 强调通过广泛的旅行和经历来增长见识和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