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勇的解释
形容个人的勇敢行为,但缺乏谋略和远见,常带有贬义,强调这种勇敢是匹夫之勇,没有大局观。
出处
1.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2.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匹夫之勇,徒手搏虎,匹夫之勇,不足为也。'寓意
提醒人们勇敢要与智慧和谋略结合,不能只凭一时的勇气行事。
列子
1.
他虽然勇敢,但总是匹夫之勇,缺乏长远的规划。2.
面对困难,他总是匹夫之勇,冲动行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3.
小明在比赛中表现出匹夫之勇,但缺乏团队合作。4.
他总是匹夫之勇,不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5.
在紧急情况下,他表现出匹夫之勇,但没有考虑到后果。6.
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懊悔无及。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匹夫之勇的翻译
德语
Mut eines gewöhnlichen Mannes
日语
匹夫の勇
法语
courage d'un homme ordinaire
英语
bravery of a common man
匹夫之勇的字意分解
pǐ
1:(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本义: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
2:量词。用于纺织品或缧马等。
3:志同道合的人;伴侣;配偶。
4:同类;友辈。
5:匹敌,对手。
6:二人。
7:比喻。
8:匹敌;比得上,相当。
fū
1:(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同本义。
3:女子的正式配偶。
4: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5:剑衣。
6:足背。
7:再,又一次。
fú
1: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2: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3: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4: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5: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6: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ǒng
1:(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同本义。
3:勇猛;凶猛。
4:勇气,勇力。
5:姓。

匹夫之勇,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pǐ fū zhī yǒng)。abcd式组合,匹夫之勇意思是:形容个人的勇敢行为,但缺乏谋略和远见,常带有贬义,强调这种勇敢是匹夫之勇,没有大局观。 提醒人们勇敢要与智慧和谋略结合,不能只凭一时的勇气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