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 dàng jú zhě mí

abac式
拼音dàng jú zhě mí
注音ㄉㄤˋㄐㄩˊㄓㄜˇㄇㄧˊ
繁体當噹局者迷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当局者迷的解释
形容当局者由于身处局中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或全貌。
出处

1.

宋·辛弃疾《恋绣衾·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2.

出自《晋书·鲁褒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寓意
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客观,不要被局中事态所迷惑。
列子

1.

小李在项目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他当局者迷,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2.

在家庭矛盾中,母亲总是当局者迷,无法客观看待问题。

3.

小王在恋爱中当局者迷,总是忽略对方的感受。

4.

在比赛中,当局者迷,教练需要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指导队员。

5.

在公司内部的争议中,老板当局者迷,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6.

希望我们大家互相勉励……~,旁观者清,我们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五》

当局者迷的翻译
德语
Die Beteiligten sind geblendet
日语
当事者迷う
法语
Les personnes concernées sont aveuglées
英语
Those involved are blinded
当局者迷的字意分解
dāng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
3:面对着。
4:承担。
5:主持。
6:阻挡。
7:用武力抵敌。
8:应当。
9:判决罪人,断狱。
10:在。
11:本,这。
12:假使。
dàng
1:主领;典领。
2: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3:当作;算是。
4:抵得上。
5:顶替。
6:适合,适当。
7: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1:(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2:同本义。
3:距离近。
4:弯曲。
5:催逼;逼迫。
6:部分。
7:邻居。
zhě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5:指代事或物。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7: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8: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9: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10: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11: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12:表示祈使语气。
13:表示商榷。
14: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15:“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16:轻狂。
17:虚假,不老实。
18:(zhū)。众多。
19:假借,借口。
1:(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2:同本义。
3:迷惑,使…辨不清。
4:迷恋。
5:昏迷。

当局者迷,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àng jú zhě mí)。abac式组合,当局者迷意思是:形容当局者由于身处局中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或全貌。 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客观,不要被局中事态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