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子吃黄连的解释
形容有苦难言或无法表达内心的苦楚。比喻心中有苦却无法诉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出处
1.
江东老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漫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2.
出自《三国演义》,原句为“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寓意
表达一种无法表达苦楚的无奈和心酸,提醒人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列子
1.
小明被冤枉后,只能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2.
在公司受到不公平待遇,他只能哑子吃黄连,默默忍受。3.
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只能哑子吃黄连,不敢告诉父母。4.
被朋友误解后,他只能哑子吃黄连,心中苦涩。5.
面对家人的误会,她只能哑子吃黄连,独自承受。6.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说不出的苦。”哑子吃黄连的翻译
德语
wie ein Stummer, der Bitterwurzeln isst
日语
黙って苦いものを食べる
法语
comme un muet qui mange de la racine de gentiane
英语
like a mute eating bitter herbs
哑子吃黄连的字意分解
z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zì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chī
1:(形声。从口,乞声。本义:口吃,结巴) 同本义。
2:(形声。从口,契声。本义:吃东西。按:“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喫”。汉字简化后“喫”写作“吃”)。
3:吃东西。与“喝”形成对照。
4:被;让;由于。
huáng
1:(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黄色。
3:垮掉,坏了事。
4:黄赤色的马。
5:金印。
6: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7:粪便。
8:牛黄。
9:黄犬。
10:热病。
11:烟叶。

哑子吃黄连,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abac式组合,哑子吃黄连意思是:形容有苦难言或无法表达内心的苦楚。比喻心中有苦却无法诉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表达一种无法表达苦楚的无奈和心酸,提醒人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