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布德的解释
施仁布德,意思是施行仁爱,传播德行,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广泛传播仁爱精神。
出处
1.
元·无名氏《看钱奴》楔子:“他为甚施仁布德,也则要博一个孝子和贤妻。”2.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施仁布德,以达天下之志。'寓意
强调一个人应该具有仁爱之心,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帮助他人,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
列子
1.
他施仁布德,经常帮助社区里的困难家庭。2.
这位医生施仁布德,免费为贫困地区的病人看病。3.
她施仁布德,捐赠了大量物资给灾区。4.
公司的老板施仁布德,设立了员工福利基金。5.
学校的老师施仁布德,常常无偿辅导学生。6.
明·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行方便,那里有仗义疏财发好心,不由人雨泪纷纷。”施仁布德的翻译
德语
Barmherzigkeit üben und Tugend verbreiten
日语
仁を施し、徳を布く
法语
pratiquer la bienveillance et répandre la vertu
英语
practice benevolence and spread virtue
施仁布德的字意分解
shī
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旗飘动。
3: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4:设置;安放。
5:施行;实行;推行。
6:散布;铺陈。
7:加;施加。
8:判罪。
9:陈尸示众。
10:用;运用。
11:恩惠,仁慈。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13:姓。施琅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rén
1:(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3:有德者之称。
4:旧指有仁德的人。
5: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6:完美的道德。
7:仁政。
8:恩惠。
9:同情, 怜悯。
10:人。
11:古县名。
12:水名。
13: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
14:温润。
15:亲爱。
16:同情;怜悯。
17:思念。
18:姓。
bù
1:(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2: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3: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4:古代钱币。
5:铺开。
6:引申为散开,分布。
7:布列。
8:布施;施行。
9:公布,颁布。
10:传布。
11:陈述。
dé
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3:感激。
4:取得,获得。
5:道德,品行。
6:恩惠;恩德。
7:福。

施仁布德,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ī rén bù dé)。abcd式组合,施仁布德意思是:施仁布德,意思是施行仁爱,传播德行,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广泛传播仁爱精神。 强调一个人应该具有仁爱之心,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帮助他人,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