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言惑众的解释
指用虚假或不实的言论来迷惑、欺骗大众。
出处
1.
《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2.
出自《论语·阳货》中的“讹言惑众”,原意为用错误的言论来迷惑大众。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虚假信息,保持理智和判断力。
列子
1.
小区里有人散布讹言惑众,说附近要建垃圾处理厂,引起了居民的恐慌。2.
电影院里有人故意讹言惑众,说电影中途会停电,结果大家都提心吊胆地看完了。3.
网络上有人讹言惑众,说某款化妆品有毒,结果导致很多人不敢购买。4.
班级群里有人讹言惑众,说考试会特别难,结果大家都紧张得复习到深夜。5.
商场里有人讹言惑众,说某品牌的商品要涨价,结果引发了一场抢购潮。6.
他故意在~,制造事端。讹言惑众的翻译
德语
falsche Gerüchte verbreiten, um die Öffentlichkeit zu täuschen
日语
偽りの噂を広めて大衆を惑わす
法语
répandre de fausses rumeurs pour tromper le public
英语
spread false rumors to deceive the public
讹言惑众的字意分解
é
1:(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
2:同本义。
3:字亦作“讹”。
4:改变;感化。
5:变化。
6:不正确的。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huò
1:(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2:同本义。
3:迷惑,使…辨不清。
4:迷失。
5:糊涂,令人不解。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讹言惑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é yán huò zhòng)。abcd式组合,讹言惑众意思是:指用虚假或不实的言论来迷惑、欺骗大众。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虚假信息,保持理智和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