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惑众的解释
指用妖邪的言论迷惑和煽动群众,使人们产生混乱和不安。
出处
1.
《汉书·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2.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为“妖言惑众,诽谤朝廷”。寓意
警示人们要警惕和抵制虚假信息,保持理性思考。
列子
1.
小区里有人妖言惑众,说小区要拆迁,引起了居民的恐慌。2.
那个骗子在市场上妖言惑众,卖假药给不知情的顾客。3.
一些不实的传言在学校里妖言惑众,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4.
网络上有人妖言惑众,散布虚假信息,扰乱了大家的情绪。5.
在社区活动中,有人妖言惑众,说活动有危险,导致参与人数减少。6.
世上这些~的人,怎么没人治他一下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妖言惑众的翻译
德语
falsche Gerüchte verbreiten, um die Öffentlichkeit zu täuschen
日语
妖言で群衆を惑わす
法语
propager de fausses rumeurs pour tromper le public
英语
spread false rumors to mislead the public
妖言惑众的字意分解
yāo
1:(形声。从女,夭声。)。
2:同本义。
3:妖媚。淫邪,不正。
4: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
5:迷信传说中称害人的怪物。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huò
1:(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2:同本义。
3:迷惑,使…辨不清。
4:迷失。
5:糊涂,令人不解。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妖言惑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āo yán huò zhòng)。abcd式组合,妖言惑众意思是:指用妖邪的言论迷惑和煽动群众,使人们产生混乱和不安。 警示人们要警惕和抵制虚假信息,保持理性思考。